找到相关内容1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有,还是无”断想

    佛教提倡无二,认为“起二”(二元分立)是造成生死苦恼的原因。“一切相(现象世界),皆是二;一切二,皆是有法;适有有法,便有生死;适有生死,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唉,吾人不得思考生死乎?《三慧品》说...

    安希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5158952.html
  • 无住为本

    “无住为本”的思想均被予以主导性的地位而加以阐述。德异本《坛经·定慧品》记载:“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敦煌写本《坛经》(校后第十七节)载:“善知识!我此法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84360736.html
  • 论《六祖坛经》中的“自性”与“佛性”

    坛经》中的“人性”概念在使用上有相通之处,如《坛经·坐禅品》讲到:“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但是也偶有异用,如《坛经·定慧品》:“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

    孙克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491608.html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四)D

    散」;『三慧品』说:「诸法如、法性、实际,皆入般若波罗蜜中」;『四摄品』说:「如、法性、实际不可转故」,这都是「中品」、「上品」各译本所一致的。『等学品』说:「一切法、如、法性、实际常住故」,不但「...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五分法身为佛;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功德法身为佛;以因缘法(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为佛。依名字施设,世间所称为佛的,与上座部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440618.html
  • 临济管窥

    慧能,便直接以《金刚般若经》来开宗。他说: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坛经·定慧品》)。   这种佛境菩萨行,原始要终,理事圆融、体用不二的&...即悟,顿修必归于无念,至如来地则念念无念。慧能又云:“迷人渐契,悟人顿修,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坛经·定慧品》)。古德有云:“终日忙忙,那...

    田光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3348840.html
  •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1)

    执着,名一行三昧。(《坛经·定慧晶》)所以,慧能进一步提出,若坐禅人定,使心念停顿滞留,那是障道因缘,因为“道须流通,何以却滞?心不住法即通流,住即被缚”。(《坛经·定慧品》)慧能把那种抽象的义理意义的...已经从山水自然造化的显形转变为“心”的本身。这里的“心”,含蕴了形上本体的意义,即慧能说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能含万物色象,日月星宿,山河大地”。还说“万法在诸人性中”。(《坛经·定慧品》)这里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2563877.html
  • 慈航大师《禅宗胜义》导读

    40]《坛经》第5《定慧品》   [41]《佛源诸诠集都序》卷1   [42]《坛经》第2《般若品》   [43]《坛经》第4《定慧品》   [44]《坛经》第6《阡悔品》 ...

    高令印 刘梓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364079622.html
  • 什么是道

    本来面目。”向薛简传心要时说:“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净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这些都是本着初祖所传心法而施教的。至于六祖在《坛经·定慧品》里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

    唐仲容

    |基础|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1/0049251946.html
  • 藕益大师:梵网经忏悔行法

    。或发世间净禅。或发亦世间亦出世禅。或复发出世禅。是为三品。上根证得慧品清净。或发观行。或阶相似。或入分真。具如法华三昧等广明。梵网经忏悔行法正定王荫福施钱十一千文敬刻此卷连圈计字五千三百八十四个同治...

    藕益大师

    |忏悔|梵网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0849334657.html
  • 大乘佛教有没有正统?

    各有不同,有的人适合顿教,有的人则适合渐教,所以要分顿教、渐教,有《坛经》语录为证,曰:“本来正教,无有顿渐,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定慧品)...

    许赛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741393.html